香烟客源的“戟指怒目”:一个行业焦虑的侧写
近些年来,控烟政策日趋严格,这给香烟零售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,也引发了他们对市场前景的焦虑。这种焦虑,在一些零售商身上体现为一种近乎绝望的“戟指怒目”——对政策、对市场、甚至对消费者,都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怨愤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种现象,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社会意义。
曾经,香烟零售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。无论经济如何波动,总有稳定的客源群体。但是,近年来控烟力度的加大,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。公共场所禁烟、烟草税的提高、对未成年人售烟的严厉打击,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,都导致香烟销量逐年下降。这种下降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上,更直接地反映在零售商的收入和心态上。
许多零售商,尤其是那些依赖香烟销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小型便利店老板,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。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利润不断缩水,看着曾经络绎不绝的顾客逐渐减少,这种感受,可以用“戟指怒目”来形容,绝不为过。
这种焦虑并非毫无道理。对于许多小规模零售商来说,香烟的利润率相对较高,是维持生计的重要支柱。控烟政策的实施,无疑直接冲击了他们的经济利益。他们抱怨政策过于严苛,认为政府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生存状况。他们认为,政府应该在控烟的同时,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,例如提供转型的资金和技能培训,帮助他们发展其他类型的业务。
然而,这种抱怨也并非完全合理。控烟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公共健康,这是无可置疑的。虽然政策对零售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,但这并不能否定其积极意义。大量研究表明,控烟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吸烟率,减少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和死亡。从长远来看,这不仅有益于公众健康,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
问题的关键在于,如何在控烟与保障零售商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。这需要政府、零售商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。
首先,政府应该在实施控烟政策的同时,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,帮助受影响的零售商进行转型。这可以包括提供资金支持、技能培训、政策咨询等。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值得我们借鉴。例如,可以鼓励零售商销售健康食品、饮料等,以此弥补香烟销售额下降带来的损失。
其次,零售商也需要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。他们不能仅仅依赖香烟销售,而应该积极拓展其他业务,例如增加便利店商品的种类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等。一些有远见的零售商已经开始转型,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他们意识到,在控烟的大趋势下,单纯依靠香烟销售已经难以为继,只有积极适应变化,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立足。
最后,消费者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。他们应该积极配合控烟政策,减少吸烟行为,并支持那些积极转型、提供健康商品和服务的零售商。
总而言之,“戟指怒目”背后是零售商的焦虑和无奈,但这并不意味着控烟政策本身就是错误的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,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同时,也要充分考虑零售商的生存状况,积极探索控烟与零售商转型之间的平衡点。只有政府、零售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,才能找到一个多赢的局面,化解这种“戟指怒目”背后的焦虑与怨愤,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。 (化名:李先生,王女士等)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